6月18日至6月20日,由四川省博物馆学会、重庆市博物馆协会、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博物馆学会自然类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峨眉山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承办的“2025四川省博物馆学会自然类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活动”在峨眉山市启幕。活动以“自然类博物馆使命与未来”为主题,汇聚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自然类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之道,为川渝地区的自然类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带来前瞻睿思。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孟庆金,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馆长施光海,中共乐山市委常委、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彦,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张天文,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盛建武,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雷学刚,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向和频,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峨眉山博物馆馆长刘杰,还有来自川渝两地的自然类博物馆代表等100余人出席活动。
6月18日晚,召开了专委会预备会议,审议通过泸州市博物馆等14家新入会会员,表决推选出绵阳市博物馆副馆长都云昆和宜宾市博物院副院长王莉为新任副主任委员、遂宁市博物馆(四川宋瓷博物馆)办公室主任丁瑛为新任副秘书长。
6月19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峨眉山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文波主持,王彦、张天文分别致辞。现场还对2024年四川省自然类博物馆获奖单位进行颁奖。四川博物院授牌峨眉山博物馆为四川博物院峨眉山分院。此次四川博物院峨眉山分院的设立,也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四川博物院的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峨眉山自然与文化资源,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自然类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公众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王彦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以“自然类博物馆使命与未来”为主题,与乐山文博事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期待通过此次交流,在遗产保护技术共享、科普教育模式创新、区域资源整合等方面形成务实高质量研讨成果,共同探索自然类博物馆与世界遗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张天文在致辞中指出,自然类博物馆是科普的重要渠道,他希望专委会在学会指导下规范管理,注重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打造精品陈列展览,拓展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加强与国内外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协作。
开幕式结束后,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副书记阙孝中主持学术交流活动。孟庆金与施光海先后登台,分别围绕“自然博物馆发展的新视界”“我国自然类博物馆中矿物宝石厅的使命与未来”两大主题,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支撑,作精彩主旨报告,深度探讨行业前沿议题,为现场嘉宾带来极具启发性的专业分享。
下午的学术交流活动由曾小芸主持,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江山,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研究馆员高碧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部科普教育组副组长吴樱,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副馆长叶琪和峨眉山博物馆副馆长李彦君分别以“四川恐龙化石研究”“自然教育科普品牌活动的创新打造——以重庆自然博物馆《自然科学小侦探》探案式实践为例”“从濒危守护到生态引领:大熊猫保护的使命迭代与未来担当”“赓续红色基因聚力培根铸魂,以特色文化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山馆相依——峨眉山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做主题发言。
江山详细阐述了四川恐龙化石研究的最新进展,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
高碧春则以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自然科学小侦探》探案式实践活动为例,介绍了自然教育科普品牌活动的创新打造经验,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吴樱围绕大熊猫保护的使命迭代与未来担当进行了主题发言,介绍了大熊猫从濒危守护到生态引领的保护历程,以及未来在生态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叶琪则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角度出发,探讨了红色基因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李彦君则以“山馆相依——峨眉山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峨眉山博物馆在自然与文化资源整合、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以及公众文化体验提升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展现了峨眉山博物馆在自然类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路径。
随后开展的学术研讨会由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主持。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乐山市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馆长杨楠、叙永县博物馆馆长尹圣、四川金孔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经理艾蔚蔚、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主任彭海军五位专家代表和与会者们共同探讨博物馆在保护、传承和展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才、藏品等挑战和解决路径。
Copyright © 2022-2025 自贡恐龙博物馆旅游服务公司 蜀ICP备150272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