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话: 13309008165
  • Email:
  • 中国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238号

恐龙世界的十大有趣事实:有些恐龙能活到300岁

时间:2018/04/19 浏览:1519 次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新浪科技(叶子):关于恐龙,古生物学家还有很多不甚了解之处——但基于目前已经了解的情况来看,研究和观测这些生物似乎是很有趣的。

约2亿3千万到6600万年前,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种恐龙,它们有着长得令人惊奇的寿命,和极快的奔跑速度。而接下来便是一些有关恐龙的事实。

1.尤赛恩·博尔特跑得比霸王龙还快

电脑模拟霸王龙的跑动情况显示,它的高时速约为29公里每小时。虽然这并不足以赶上汽车,但抓住大部分人类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这是说,除非你是一名像尤赛恩·博尔特一样的运动员,跑步时速为44公里每小时,你才不会被抓到。

但就算是博尔特,也得拼命奔跑才能摆脱似鸸鹋龙(Dromiceiomimus)的追捕,这种恐龙的高时速为60公里每小时。

2.有些恐龙能活到300岁

“古生物学家估计,大型恐龙的寿命在75岁至300岁之间。然而,这些估计是以我们已经掌握的冷血动物的信息为基础的,如果恐龙是暖血动物的话,它们的寿命就会比这短了。”劳拉·米尔斯(Mears)这样写道。

大多数估计结果认为,长寿的恐龙寿命至少有75岁,高则长达3个世纪,虽然确切年龄还存在争议。

也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恒温动物,即它们的体温能近似于保持不变。

此外,有些恐龙体型太大,如果它们是暖血动物的话,就会从内部被“煮熟”了,这说明它们确实是冷血动物,而且有很长的寿命。

与此相对的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学家迈克尔·德米克(Michael D'Emic)认为,恐龙和今天的哺乳动物一样,是暖血动物。去年有些研究者认为恐龙既不是冷血动物,也不是暖血动物,而是处在这两者中间。但德米克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他考虑了从化石中得出的恐龙的重量和生长速率,对它们的新陈代谢做了判断,从而得到这番结论。

3.恐龙曾经历过两次大灭绝

大多数人都知道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清除了地球上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物种。

然而,这并非是恐龙经历过的次大灭绝。两亿一百三十万年前,恐龙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也经历过一次灭绝。

人们认为,那次灭绝扫除了许多陆生动物,但也使得体型庞大的恐龙成为史前世界的主宰。

“在晚三叠纪末期发生过一次大灭绝,许多陆生动物都因此而销声匿迹,为有些体型巨大的恐龙的演变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米尔斯解释道。

4.有些恐龙有羽毛,但不会飞

如果你看了电影《侏罗纪世界》,你也许会注意到,就像之前的《侏罗纪公园》一样,伶盗龙(velociraptors)被描绘成吓人的、没有羽毛的生物。

但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有些恐龙实际上是身覆羽毛的——虽然它们显然飞不起来。

“别去管你在课本、博物馆中看到的图片,现在我们知道,大多数恐龙既不吓人,也不光秃秃。”米尔斯说道。

“我们已经知道,两足的兽脚亚目食肉恐龙是有羽毛的,但在2014年,在西伯利亚发现的一种恐龙也有羽毛,说明鳞片在恐龙演化过程中很早就被羽毛取代了。”

5.霸王龙的存活时间比剑龙更靠后

“虽然霸王龙和剑龙(Stegosaurus)常常被描绘在一起,但这两种恐龙根本不可能同时同地出现。”米尔斯说道。

“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时期,而霸王龙直到白垩纪时期才出现,比剑龙晚了8千万年。”

6.恐龙身上的跳蚤大小为现代跳蚤的十倍

如果你觉得现代的跳蚤很可怕的话,多为恐龙想想吧。

证据显示,在白垩纪时期(1.45亿至6600万年前)和侏罗纪时期(2.01亿至1.45亿年前),侏罗似蚤(Pseudopulex jurassicus)和巨大似蚤尤为喜爱寄居在恐龙身上。

这意味着,它们有着足够长的爪子,能抓在恐龙身上,还有类似皮下注射器的口器。

大的雌性似蚤约有20.6毫米长,雄性则为14.7毫米长。

“化石显示白垩纪和侏罗纪的恐龙身上寄居着一种类似跳蚤的昆虫,约为今天跳蚤体型的十倍大。”

7.大恐龙蛋约有48厘米长

“大的恐龙蛋是在上世纪90年代于蒙古发现的,约有45厘米宽,60厘米长。”米尔斯说道。

“和人类体型相比,恐龙蛋简直小得令人吃惊。”

8.阿根廷龙比蓝鲸还要长

体型大的恐龙归属谁家始终饱受争议,但阿根廷龙的体型之大无人存疑,体重达70吨之重。

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生活在9700万至9400万年前,体长约40米,身高约7.3米。而蓝鲸也只有30米长,虽然它体重更惊人,重达200吨。

此外,研究者们刚刚得出结论,此前被认为是大的恐龙无畏龙(Dreadnoughtus)实际上并没有科学家们以为的那么大。

研究者们对由古生物学家于2014年在南美洲发现的一种罕见化石进行了分析。这一巨大的化石发现于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几乎所有主要骨头都完好无损,使得科学家能够对它的总体大小进行估测——终测量结果为26米长,40吨重。

9.首次有记载的恐龙化石于1677年在牛津发现

历史上首次有科学记载的恐龙化石为斑龙(Megalosaurus)化石,在1824年由威廉·巴克兰(William Buckland)正式命名。

而实际上,它是由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普劳特(Robert Plot)于1677年发现的。当时他认为,这可能是恐龙的下肢骨。

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巴克兰先生才成为了为恐龙正式命名的人。如今我们知道,这种肉食性恐龙名为斑龙,7米长,1.1吨重。

10.恐龙今天仍然存在

“19世纪时,人们发现了一种名为始祖鸟(Archaeopteryx)的恐龙化石,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恐龙和今天的鸟类之间存在联系。”米尔斯说道。

“人们认为,早期鸟类从侏罗纪晚期的兽脚亚目肉食恐龙演变而来,其中有些挺过了大灭绝,逐渐产生了今天我们熟悉的鸟类。”

但和恐龙相似的不止是鸟类,现代鳄鱼的祖先也被认为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有些人认为,这两种生物之间也存在某种关联。